吉林市人民医院竭诚为您服务!

阿尔茨海默病(AD)手术新突破! ——我院成功实施吉林市首批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为患者开启记忆新篇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3-31

近日,吉林市人民医院阿尔兹海默病MDT团队成功完成了吉林市首批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两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接受手术后,认知功能、语言表达以及运动协调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这一成果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也标志着我院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常被形容为“记忆的橡皮擦” ,全球患者数量超过5000万,其中中国患者占比约四分之一。这种疾病属于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病理特征包括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进而引发神经元损伤和丢失。传统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一般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如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增加乙酰胆碱浓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无法逆转已经受损的神经细胞。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会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渐进性记忆障碍、人格改变以及语言障碍等,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患者如同被困在时间里,不仅自身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家人在长期照顾过程中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颈深淋巴 - 静脉吻合术(LVA)。从医学原理来讲,大脑中的淋巴系统负责清除代谢废物和毒素,其中β淀粉样蛋白等致病物质的清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发展至关重要。颈深淋巴 - 静脉吻合术通过神经外科技术,将颈部淋巴与静脉精准吻合,使淋巴循环和静脉循环建立更高效的连接,从而加速脑内β淀粉样蛋白等致病物质的代谢清除,从根源上延缓病情进展。我院作为吉林地区首家开展此项手术的医疗机构,这背后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多学科协作能力作为支撑,也标志着我院在吉林市神经退行性疾病外科治疗领域走在了前列,为老龄化社会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案。

 

多学科协作,攻克技术难关

 

在吉林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韩鹰鹏的全面统筹部署下,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影像中心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具备精湛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因为在手术中,颈部的淋巴和静脉血管较为细小,吻合操作精度要求极高,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神经内科医生凭借专业知识,对患者病情进行精准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和时机;麻醉科医生则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影像中心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为手术提供详细的脑部结构和功能信息,辅助医生精准定位和手术规划。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团队成功攻克了跨学科合作和操作精度等诸多技术难题,组建了专业的阿尔兹海默病MDT团队。接诊患者后,神经内科四疗区主任管艳敏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三疗区王志飞副主任医师负责诊疗评估,手术由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郭冕教授(此术式先驱者)吉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林柏和主任周肖东副主任主刀,术后由护理部主任杨守香、神经外科护士长毛翠兰组建护理团队精心照护,充分展现了多学科、跨区域医疗合作的显著成效。

图片1.png

创新技术靶向病因,破解“记忆难题”

 

此次手术的两名患者,一位是74岁的男性,确诊阿尔茨海默病2年;另一位是54岁的女性,确诊3年。经过长期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手术当天,院党委书记、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韩鹰鹏亲临手术室,带领阿尔兹海默病MDT团队现场讨论学习。每台手术持续约4小时,凭借着医生们精湛的技术和团队的默契配合,均顺利完成。术后第3天进行评估,两名患者认知功能、语言表达及运动协调能力都有了显著改善。

图片2.png

 

医学创新赋能医疗,服务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

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可控等优势,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照护负担和经济压力。从曾经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到如今看到了病情可逆的希望,阿尔茨海默病的手术治疗开启了医学界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和治疗的新篇章。我院成功开展此项手术,不仅彰显了我院在医疗技术创新和多学科协作方面的强大实力,更为众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助力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健康挑战,让更多患者重获美好生活。

吉林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已上线使用,由阿尔茨海默症咨询需求的可扫码通过互联网医院与医生咨询,联系方式如下:

微信图片_2025033115031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