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人民医院竭诚为您服务!

写医者精神 树行业先锋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6-03

——记王宏光带领的“全国工人先锋号”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中心团队

 

  

    4月23日,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92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95个、全国工人先锋号797个。

    我院消化中心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望全院职工以他们为榜样,矢志改革创新,勇立时代潮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不忘初心、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立足岗位、甘于奉献,为医院的建设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王宏光主任代表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中心领取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证书和奖牌。带着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的追求,王宏光的团队又为家乡摘取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王宏光被江城百姓亲切地称为“胃镜王”,曾荣获“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医德楷模”等荣誉称号。2011年,他担任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中心主任以来,科室在短短的八年多时间里成了东北三省最大的临床科室,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省特色专科、省工人先锋号、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科室”,是市政府重点投资建设的惠民、利民、爱民的民生工程。纵观科室成长的脚步,离不开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王宏光永不止步的追求。

 

创新精神

                        ——用钻研走在学科前沿

    王宏光“胃镜王”的称号名不虚传,是科室的一杆大旗。

    2014年3月12日下午,急救车送来一位黄疸、胆总管结石、感染性休克的病人。之前,省内两家大医院都说患者病情危重不允许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家属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市人民医院。王宏光查看病情后决定,在胃镜下进行胆总管取石术。

    经过术前精心准备,强心、升压后,王宏光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内镜下取石术,取出10余枚花生米大小的结石。出院时,家属送了他一面锦旗,上书:“华佗再世胃镜王”。事后,王宏光表示,压力虽然巨大,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不能见死不救。

作为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王宏光把全部的激情、热情、才情都奉献给了医院和患者。从医32年,他对医学的热爱,几近痴迷,总结了“超声导向胃镜下胆总管取石”的新方法,又陆续开展了不开刀“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肠癌” “急诊胃镜下血管结扎术”“食道癌放置支架”等21项新技术。

    创新精神,是王宏光科室发展的第一件法宝。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飞速发展,真正使消化大病不出吉林市。消化团队多次受邀参加DDW、SGI、APDW、世界HP大会等国际会议10余次,并多次在大会上发言并现场手术演示。具代表性的“胆道镜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肝管结石”“胆道镜下胆囊泥沙样结石灌洗术”,使患者避免了外科手术,在微创、经济的前提下解除病痛,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2018年9月,一位101岁的老人,因巩膜黄染伴腹痛、发热半年,加重1周入院。外院考虑老人岁数太大,不敢行外科手术及内镜下取石术治疗。入院后第二天,科室为患者进行了SpyGlassⅡ胆道镜下激光碎石+取石+胆道引流。经过紧张手术,微创手术取得巨大成功,病人不开腹即治愈胆总管巨大结石并引流出大量胆囊脓汁。

    目前,消化内科开展的国际领先技术有:二代SpyGlass胆道镜联合激光碎石治疗疑难胆胰疾病(目前国内诊疗病例最多)、海博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全国仅有三家医院能够开展)、腔内射频消融治疗胆管恶性肿瘤(东三省内率先开展);国内领先技术有弹性超声内镜诊断疑难肝胆胰胃肠疾病等十多项。科室还拥有“奥林帕斯”“富士”“宾得”等世界消化内镜三大品牌的最新、顶级内镜主机系统,从硬件上达到了现代化医院管理要求,有效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

    这八年来,科室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从只有40张床,33个医生,发展到今天160多位医生;由原来的1个疗区,发展成胰腺病、人工肝、胃肠疾病、激光碎石等4个疗区、2个内镜中心、300张床位,并设有特色消化门诊及多治疗中心。

    在消化内科诊室门口的等候区,贴着大大的标语:体检改变命运。

    据王宏光介绍,吉林市有450万人口,胃肠肿瘤发病率很高,胃癌发现时大部分都是中晚期,治愈难度大。因此,就在七年前,王宏光在接手科室以后,就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内镜早癌筛查。

    “如果胃癌、结肠癌晚期病人能提前2年发现,就是生和死的差别。内镜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如今,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为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建立了规范的早期胃癌筛查和诊疗体系。全科医护人员投身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致力于发现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争取了时间。

    科学的理念要依靠先进的诊疗技术早发现、早治疗,一流的诊疗设备要依靠一流的技术人才去使用。这点,毋庸置疑。国际著名的“梅奥医学中心”专家、北上广医疗机构专家、省内医疗机构专家都认为: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中心的设备是一流的,技术是一流的,创新也是一流的。

 

                   团队精神

                     ——用“精诚”铺就健康之路

    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病区会议室的三尺讲堂上,摆放着一尊毛主席铜像。这是王宏光在2011年,千里迢迢从湖南带回吉林的。

    “我是1959年生人,我们这一代人,红色是心中的标准色。我从小就会背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毛主席早在几十年前就指明了从医的方向:国际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专门利人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王宏光说。

    在会议室醒目位置,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摘要,墙上挂着国旗、党旗。每个周五的科室大会之前,会升国旗、奏国歌。王宏光总是站在最前面,把手掌贴着左胸,双目专注地凝视着国旗。他的身后,是一个团队,一个以“治病救人”为第一宗旨的有力团队。

   “任何成绩都不是一个人的,我们是一支团队,打硬仗的团队。这里的同事,有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能拧成一股绳,就得靠团队精神。”王宏光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中国共产党追随者。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空前团结统一,医护人员每天早7点上班,每天的内镜检查及治疗病人达300余人次,其中内镜微创手术20多例。晚上8点下班是常事,半夜急诊抢救病人风雨无阻。

    在高强度的本职工作之余,科室还积极参加到社会医疗、公共医疗的保障中。2017年7月28日,吉林口前地区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当晚5时,医院接到抗洪救灾任务后,科室张继伟医生随医疗队奔赴抗洪一线。半个月时间,发放药品1000余盒,诊治523名受灾群众。其中一位56岁男性患者,家住永吉县口前镇。患有胆总管巨大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病人寒战、高热、黄疸、剧烈腹痛,入院时因其家中遭受洪水,住院费无法承担。没有考虑的时间,科室立即为患者进行了SpyGlassⅡ胆道镜下激光碎石+取石+胆道引流,术后3天患者无腹痛及发热,术后5天办理出院,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共为其捐款27000元。

   此外,科室连续3年派出50多位富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为吉林市马拉松大赛担任安全保障任务,受到组委会的通报表扬。

 

红军精神

                     ——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一个团队,是要讲一点精神,要有一切为了老百姓、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王宏光经常用“红军精神”来促进医德医风的建设。科室要求全体医护人员一切围绕患者,积极倡导开展人性化、个性化和星级服务活动,给予患者所需所想的关爱。

    2018年4月的一天,在门诊就诊的一位肝炎、肝硬化的老患者突然心脏骤停。王宏光当机立断,亲自上阵给患者做心肺复苏,实施了口对口人工呼吸。病人转危为安后,护士问王宏光,您知道他是指标阳性,难道不怕被传染肝炎吗?王宏光淡淡了答了句:人命关天,生死就在眼前,顾不上那么多了。

    消化内科医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高档抗生素需用一周的,用三天即可,后用中药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中药便宜有效。高档检查不是必须做,CT能解决的就不做核磁,每一个医生的效益不和药品、检查费挂钩,每月公布医生的医保是否超支,超了就说明原因,这样就为每个病人节约了一半费用。

    有一次,科室收治了一位48岁的胰腺癌病人,但是到了第二天,病人就不见了。原来,病人因无钱治疗,心生绝望,独自偷偷跑到松花江边想一死了之。全科医护人员帮着家属四处寻找,最后在江边找到了他。科室当即决定,免费收治入院,免费做超声胃镜检查,在王宏光的带动下,全科每人捐款100元。经过精心治疗,患者胰腺上的病灶奇迹般缩小。

    消化内科就诊人数多,为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科室有三位医生出日间门诊并派一位专家出专家门诊,确保每一位患者就诊时间充分;加强内镜内科急诊力量,24小时畅通救护通道,缩短急症患者等候时间;对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

   “让每个病人都得到精准治疗和精细化服务”王宏光在院内设置了预约诊疗服务岗,集中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及其他服务。“精准”指的是根据每个病人病情、收入、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精细化”就是要把病人当做一本书去读,找到病人躯体不适的潜在原因,从而解除患者病痛。

   “只有具备鹰一样的眼光,才能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具备狼一样的精神才能精诚团结,办大事;具备熊一样的胆量,才能够单点突破,快速前进;具备豹一样的速度,才能跟上世界潮流。”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元旦讲话中的一段话,挂在了消化内科大教室的墙壁上,作为科室发展的指导思想。

    王宏光说,要想把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打造成中国消化领域知名 的学术品牌,科室要有200人的规模,其中100位研究生,必须持续不断地培养人才。每天早上7点半,科室同事们轮流上台讲课,讲医疗临床、讲护理康复,讲时政。

    8年来,王宏光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成长,“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是强有力的见证。成长的路还很远,作为科室负责人,王宏光想的也很远:人生短暂,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低头踩实脚下,抬头前望远方,努力学习,只争朝夕。